top of page

場域介紹

安康平宅與興隆社會住宅

 

起源

安康平宅位於台北市文山區,緊鄰政治大學,也是全台北市最早、規模最大的平宅社區。1970年代,政府為安置貧窮家庭,著手興建一系列平價住宅(包括:福德、大同、安康、福民及延吉),為經濟弱勢者,提供價格低廉的公共住宅,使一家安歇並協助早日脫貧。原先是希望藉由減輕經濟弱勢者在居住方面的經濟壓力,並輔以密集的個案輔導,協助其脫貧。但隨著時間推移,高度將經濟弱勢者集中的作法,卻造成社區居民福利依賴、成就動機低落、脫貧率低等問題;社區整體而言,也有貧窮次文化、負面標籤及房舍老舊等問題。種種負面的標籤深深烙印在安康社區,讓這個社區逐漸被社會孤立。

契機-興隆社會住宅計畫

台北市政府為處理高房價與居住正義的議題,以及原安康社區房舍老舊與負面標籤等問題,遂於安康社區推動興隆公共住宅興建計畫,共分為三期改建。目前社宅一期一區、二區皆已完工,部分原安康社區居民也在社工的協助下入住。為除去原有負面的社會烙印並促進居民間的互動,社宅亦招收青創戶與一般戶進住,原安康社區住戶享有租金優惠。然而,面對相較安康平宅高出數倍的租金,以及全新的生活方式與居住環境,安康社區中弱勢住戶仍感到擔憂。

興隆社會住宅的興建提供改變契機並為社區帶來動能,但同時多數的社會問題仍未解決...

新場域地圖.jpg
bottom of page